花大价钱装修的房子没住两年,主卧天花板就开始起泡掉皮,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憋屈。
张女士家这情况看着就闹心,好端端的新家被渗水折腾得一团糟,关键还发现小区里一百多户都有类似问题。
这哪是偶然事件,分明是房屋质量埋下的雷。
墙面渗水确实是个磨人精。
刚开始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小气泡,不少人会误以为是油漆没刷好。
等发现不对劲时,水汽早就悄无声息地蛀空了基层。
特别是窗边和天花板这种位置,多半是外墙防水没做扎实。
雨水顺着墙体裂缝往里钻,腻子层吸饱了水,再好的乳胶漆也得鼓包脱落。
像报道里提到的“慢性渗水”最棘手,表面看着不严重,内里早被蛀空了,等墙皮大块往下掉时,基本已伤筋动骨。
遇到这种事找物业本是天经地义,但现实往往像打太极。
从登记报修到真正动工,三年五载不算新鲜。
开发商质保期一过,维修就得动维修基金,业委会、业主签字、报住建局审批……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。
物业那句“用盆接水”的对比听着刺耳,却暴露了问题普遍性。当渗漏成了“小区病”,单个业主的诉求很容易被稀释成“小事”。
要说修补,小面积起皮还能铲掉重批腻子,但治标不治本。
外墙渗水必须从外面“开刀”,得搭脚手架凿开墙面重做防水层,这工程没专业队伍根本拿不下。
有些业主着急了自己刷防水涂料,结果水汽闷在里面反而加剧霉变。
报道里维修125户花掉900万,平摊下来每户七万多,这代价够买辆小车了。
装修时预防这事儿有门道。
二手房翻新别急着贴墙纸做造型,先观察雨季墙体有无水痕。
窗框周边要重点检查,窗台坡度做得够不够,密封胶打没打严实。
发现渗水苗头立即处理,别信“慢性病”的说辞——渗水像白蚁,越拖代价越大。买房时也得留心,外墙上那些水泥补丁就是房屋的“创可贴”,修补痕迹多的小区要慎选。
说到底,家是安身之所,墙面渗水戳破的就是这份安稳。
看着张女士家掉皮的屋顶,再想想那80万装修费,真应了老话: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
正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