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父母,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。
一个孩子聪不聪明,能不能成才,在小时候能看出来吗?
关于判断孩子是否聪明的说法,的确有不少:
有人说,看长相,聪明的孩子都机灵;
也有人说,看说话,说话早、话多就聪明;
还有人说,看孩子眼睛是否明亮。
其实,这些说法都不准!
孩子身上有这3个特征,是典型的“聪明相”,占一个都很幸运。来看看你家孩子有几个~
一、爱拆家破碎的零件里,是孩子完整的好奇心。
平时干净整洁的家,一到周末就像被打劫了一样。
展开剩余84%家里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,很多玩具和家里的废品,被孩子拆得七零八碎,拆开再重组再拆再装……
有时看着乱糟糟的家像个猪窝,就特想全部扫出去扔掉,孩子还理直气壮的告诉你“这些我都有用呢。”
京妈想说的是,这个时候妈妈们先不要着急生气,爱拆家反而是孩子“聪明”的表现。
孩子每次拆开再装上,都 是发现、探索、思考和动手的过程,指尖里藏着的是孩子的智慧。
蒙台梭利说过:看见的,可能会忘记;亲身动手体验的,才能被记住,并且收为己用。
因此,如果家有个爱拆家的孩子,先别急着生气和阻止,要明白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他的意义。
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我没有特别的天才,只有强烈的好奇心。”
普通的东西、平凡的事情,背后却是孩子巨大的好奇心和幻想,是知识的萌芽!
我们能做的是:不敷衍、不打断,引导孩子的想法,并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,让孩子有动手能力,有思考的机会,在适度的“混乱”中,激发更大的潜力。
二、爱玩“脏东西”那些大人嘴里所谓的“脏东西”,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创造力!
现在的孩子,不像我们小时候,过家家是真的玩土、玩泥巴、玩树叶子……
随着生活条件好了,孩子也被养得越来越精细,力求干净,就算是家里自己玩的玩具都要定期消毒,外面的泥土、沙堆、雨水更是孩子“玩不得”的脏东西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这个脏,那个不能玩,孩子的动手能力,相比过去的孩子差了很多,童年的幸福也越来越少了。
可是带过娃,你就发现,大人眼里的这些“脏东西”恰恰是孩子眼里的“宝贝”。
而那些从小就玩这些脏东西的孩子,不仅锻炼创造力,对增强体质也有好处。
关于创造力,《思考力》中这样强调:实现力、思考力、创造力是金字塔的关系。
其中“创造力”处于金字塔顶端,可以说,拥有创造力的孩子,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得更优秀。
而 激发孩子创造力 的方法,最简单、又能就地取材的东西,就是大人眼里的那些脏脏的泥土、沙子、雨雪等,既能流动又能塑造的东西。
所以呀,比起让孩子保持干干净净,什么都不锻炼,倒不如痛快地玩一场更有意义。
三、爱说废话大人觉得没用的“废话”,孩子却一天说个不停,其实这是孩子在悄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
孩子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时期,妈妈们都经历过,也能理解孩子满脑子的好奇。
但若是一个问题,问过好几遍了还拿来问,大人就会认为孩子是个爱说废话的小话痨。
之前看到过一句话:“好的家庭关系,就是家人之间愿意说废话。”
如果孩子很愿意跟你唠叨废话,反而说明你把孩子养的很好!
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这些爱说废话的孩子,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,而且除了好奇心,对这些现象还有很强的观察力,并且很想找出答案!
正是因为:
他们丰富的想象力,把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,找到了合理的链接;
他们强大的语言能力,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,并且不断的佐证。
当然,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,大人千万不要一句话精准打击。
孩子是来找你倾诉和共情的,不是主动找教育的。
《小王子》里,就有关于“语言强大威力”的描述: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,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,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。
现在这样的AI时代,人和人的情感联系是最宝贵的。
如果你想要一个聪明爱聊天的孩子,就要先学会陪孩子说废话,而不是阻止,打断孩子说话,实则是切断了孩子的思路和梦想。
想把孩子培养成“未来的人才”,要培养想象力、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,也要培养会说话、会表达、会沟通的能力!
因为孩子们缺的从不是智商,而是智慧。
当然每个孩子天生都带着智慧的锦囊,我们作为父母,需要做的是帮孩子们打开锦囊,放飞里面的那些奇思妙想!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